当前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正文

全球速读:我眼中的工程师 | 驰骋在工艺战线上的「千里马」

来源 : 上海电气    时间:2023-04-16 17:08:42





(相关资料图)

名中带“骏”的人,绝大多数肖马。1978年出生的陈骏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显得儒雅自信。从2015年开始,他就奔驰在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*下属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的工艺战线上。


在公司,很多工艺员都戏称自己是“隐形人”——为什么呢?因为面对一件全新的产品,客户首先会问,产品负责人是谁,其次问设计师是谁,然后……就没然后了!就像看电影,观众会关心影片的导演和主演,至于那些服化道,常被直接忽略。工艺虽然“隐形”,可一旦车间生产碰到加工中的技术问题,最先找的却是他们;当设计师想设计或改进某个零部件,最先找的还是他们。只有等工艺员“吃透”了所有技术要求,才能合理安排工艺路线,减少资源投入、加快生产节拍、降低制造成本,最终把图纸变成产品,把理论变为现实。



对同事带着委屈又颇为自豪的“吐槽”,陈骏深以为然。别看他出身一线,如今又走上领导岗位,但对自己“工艺员”的身份,依然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。2000年,陈骏进入公司,他从一名普通数控操作工干起,在车间摸爬滚打15年,在这期间,几乎摸遍了公司里所有数控机床。对工艺,陈骏的理解是“包罗万象”——从绘制零件加工图纸、机加工模具设计、工艺流程编制、数控机床的数字化控制程序编制,再到产品出厂前的试验工艺流程编制等,工艺几乎涵盖所有生产环节。“我一个干了15年数控机床的人,2015年转岗工艺,几乎是无缝衔接。”说这话时,陈骏的语气中透着自信。


成为工艺员后,陈骏努力学习,迅速掌握公司ERP系统和Ideas绘图系统。除了本职工作,他还领衔攻关制造技术难题——硬密封蝶阀阀座,通过优化加工刀具、提升切削参数、改进模具等技术手段,硬是把生产周期整整缩短了37.5%。此外,他还参与了新产品开发取证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,并在2020年申报了《舷侧阀轻便泄压的机构》专利。


在漫长的职业生涯,要问陈骏有什么难忘的事,2021年立项的Z44Y-100 DN150平行双闸板闸阀样机肯定能算一桩。从生产制造、过程控制、装配、试验……陈骏对其倾注了太多心血。样机制造过程中,他碰到了各种难题,特别是低压气密封试验这块,要做到在0.6MPa的气压下双向零泄露,这对闸板和阀座之间的配合及粗糙度、平整度,都有着几乎严苛的要求。开始试装试验时,也确实卡在这个试验点上。“有人劝我,不过是样机,做不了就放弃算了。但我认为,只要解决工艺上的问题,一定会成功!”经过多次试验,加上车间工人师傅鼎力配合,陈骏终于摸索出一条稳定的工艺路线,完成既定目标。



在陈骏身上,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“干一行爱一行,干一事成一事”。在车间三班倒时,他是一名勤学勤记的数控操作工,满脑子就想着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;当上工艺员后,创新、优化成了他的工作重心;现在成为公司运营部副部长,除了继续精进业务能力,还要操心管理上的事,“我是公司一手培养出来的,发自内心感恩企业,感恩这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。”说到这,陈骏顿了顿,他说必须要提一个人,那就是师傅孙华荃。当年,就是这位工艺条线上的“老法师”,一眼相中了这匹“千里马”,收他做了关门弟子。“从师傅身上,我学到了什么叫专业和敬业,什么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我也想成为师傅这样的人,而像师傅这样的人,上海电气有很多,很多。”陈骏动情地说。


注:以上标注“*”的企业/业务/产品,属于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其他上市公司企业/业务/产品,非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/业务/产品。


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大众建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